建设目标
以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为引导,辅助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,强化信息技术应用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,更新教学观念,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效果。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、自主学习,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。注重学思结合,倡导启发式、探究式、讨论式、参与式教学,帮助学生学会学习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,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营造独立思考、自由探索、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,充分体现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思想,方便教师教,方便学生学,最终促进优质教与学。
建设意义
² 突破教师资源瓶颈,构建优质课程资源
学校要搞好教育,必须要开好课,开好课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。但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,而且每个学校都不可能把每个学科的优秀教师配齐。但在网络环境下,这一切都成为可能。学校可以根据需要,选配名师课程,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同时还能节约学校资源,集中力量建设自己的特色学科。
² 突破校舍资源依赖,开展弹性自主学习
在传统教育模式下,学生上课就必须有教室,答疑就必须有教室,考试就必须有教室。而随着近年来学校的扩招,在校生数量急剧上升,校舍等传统资源捉襟见肘。开展网络教学后,一部分课程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情况自主安排,在图书馆、在宿舍,甚至在公交车上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学习,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,节约了传统校舍资源。
² 突破传统培养模式,因材施教自由发展
在网络学习模式下,实现了个性化、因材施教的高效教学方式,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。它突破了传统“面授”教学的局限,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、自由安排学习、资源共享、地域广阔、交互式的学习创新方式。不再是学校开课,学生被动听课。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变被动为主动,还可以体现个性,因材施教,开拓个性发展新途径。
² 数字化本校的课程,实现资源永久保存
通过资源平台的建设,可以将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,包括名师的讲课、专业文献、教材教辅、课件等。这些资源实现数字化后不仅方便传播使用,同时还可实现永久保存,成为学校的战略资产。
²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,提高效率保证质量
教学质量是课程的生命线,通过泛雅,可以实现网络教学管理,可有效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,加强对学生学业的考核。对于前者,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查看教师教学进度、教学活动、教学内容,抽查学生提交的作业、答疑和讨论记录等;对于后者,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,包括:发布作业与批阅作业、提问与答疑、课堂或课后讨论、作品点评和期末考试等。
² 学校知识管理战略,保障教育科学决策
平台保存着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,成为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同时平台还通过教学管理、个人空间等功能沉淀了大量教学相关的隐性知识,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。平台在教师备课、学生学习过程中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,如工作量、考试成绩、学生学习日志等,这些机器数据经过分析均可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解决方案
至成恒业提供多种课程建设解决方案,包括以下一些模式:
Ø 通过建设微课、精品课、智慧教室、演播室等系统,为学校建设优秀教学资源平台,包括提供素材教学资源建设、网络课程建设、资源建设的评价、教育资源管理系统。
Ø 提供课程建设服务,通过提供课程拍摄服务为学校制作精品课程资源。
Ø 现有资源应用:提供基础教育资源包含课件、教案、学案、试题、微课、教师备课素材包等等。
Ø 教学资源平台在线创建:学校可以在线创建课程、设置课程的学分考核机制、设置课程展示模板等,以及学生在线听课、在线阅读、在线提问、在线作业、在线考试、在线互动讨论、学分审核 、获得学分等。
Ø 服务方式:本地化部署或云端部署